1)第565章 严阁老与拍卖所的新情况_朕乃一代圣君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第565章严阁老与拍卖所的新情况

  严嵩从侍从室离开以后,便遵了皇帝命令统管两淮盐场拍卖,至正德四年已近三年。

  拍卖所每年固定上缴九十万两白银,其他不论,也不再有转运司、盐场、检验所等各类大小衙门之后,行政效率大幅提高。

  此外,商人支付银两并不能支付给拍卖所。拍卖所要和户部一同处理经营权交割和银两支付事宜,由国库收钱。

  唯一比较烦的,便是要处理盐场私人经营者和灶户的关系。

  以往的灶户户籍是不能随便脱籍的,现在受雇于私营者,其身份就变得难以界定。

  因为灶户清苦,使得许多人逃籍,导致盐场私营者的用人成本大幅提高。

  毕竟朝廷是用权力剥削灶户,其他群体并没有这样的能力。万一闹出了人命,拍卖所还要管一管。

  成本的推高,导致两淮地区盐价的上升。好在朝廷还维持着行盐范围的概念,也就是某个区域只能有某种盐销售。

  只是这样一来就会导致南直隶等两淮盐区的百姓生活成本提高。

  顺着正常人的逻辑去想,自然就是两浙、山东以及长芦盐会偷摸进入南直隶。甚至是两淮盐业经营者私下里直接自己购买两浙盐,然后当做两淮盐来卖。

 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正德三年,朝廷全面加速推进两浙、山东等地的盐场拍卖,把更多的盐场交给私营者,消除改革后其他地区食盐的价格优势。

  然而即便如此,盐业这一领域似乎还是出现了某种乱象。有的盐场拍卖了,有的盐场还没有,改革阵痛期让人开始担忧。

  整个正德三年,盐业一直是朝廷的主要大事。

  但到年底的时候,更为奇怪的一幕出现了,两淮盐的价格忽然降了!

  直接的原因是出现了一个叫尤三春的寡妇。

  此人经营一处安东盐场,一处清江浦盐场,丈夫去世以后,并无子嗣,她接手产业以后,首先解决用人贵的问题。

  灶户之所以贵,就是早先会晒盐的灶户大多不愿意继续从事老本行,剩余愿意的也要价高。但是尤三春通过娘家帮助,制定了一套专门从事食盐生产的规范流程,随后招募连肚子都吃不饱的那些人,这价格当然便宜。

  而后她又托了亡夫好友在官府中的关系,持续搜集证据,并向拍卖所举报,其他商家用其他地区的食盐假冒两淮盐进行销售。

  这个是核心利益,如果不是行销区的优势,两淮盐又能比其他地区的食盐好到哪里去?

  这样两个致命招打出去之后,尤三春所经营的两处盐场忽然间成本降了、销路有了,经营状况大为改善。

  但实际上,是暗中有一双手在帮助她。

  朱厚照当然不愿意自己推动的改革半路夭折,如果拍卖盐场的商人难以生存,那后面就没得搞。

  因而严嵩上奏这些事时

  请收藏:https://m.yes90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