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九十七章 绝地反击(六)_抗日之红颜悍将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第九十七章绝地反击(六)

  天完全黑下来,南京城里变得静悄悄。这是江南之地,可也是冬季时间。冷风吹过,天空阴沉,云层很低,有时风声过后,夹杂着雨滴一起飘落,让这个饱受战火的古都名城,萧刹冷清。

  偌大的城市,从六七十万人口,锐减到十几万人,又是分散在全城之内,确实看不出有人,双方军队倒是不少,但也街垒分明。

  没有离开南京的人,是各种各样的原因,也有一些认为中国军队必败,投降日本人也是不错的选择。对于这样的人来说,没有什么民族和国家意识。

  特别是中国的百姓,谁让他们过得好,谁就是好人。事不关己高高挂起,老百姓才不管那么多呢。“孩子自己的好,老婆别人的好”自己的父母永远没能耐,别人都是有个好爹,羡慕嫉妒恨是常情。

  小农主义思想是非常自私的,自己过的不好,也想把别人拉下来的思想,永远看着别的人家好。

  逆来顺受的思想和习惯,让他们并不想抗争。几千年的封建统制,让国人习惯了赏赐,并不是争取。

  南京城里的人逃跑大多数,并不是认为日本多坏,而是担心子弹不长眼睛,伤到自己。躲出去投亲靠友,临时觅地暂住,打算等局势平稳了再回来。

  一开始,薛茹想让萧山令强制把南京城里的人迁出撤离。可是,在几天的撤退中,薛茹竟然听到奇怪的论调,埋怨国军多事。既然打不过人家,为什么要打?根本不管百姓死活。如果把南京让给日本人,不就没有战争了吗?

  一了解,这样的思想竟然不在少数。在大部分百姓看来,不管谁当官,反正不是他们当官,最后还不是被人管,日本人也不见得比现在的国民政府差。

  听到这个报告,没把薛茹气死。一来气,不再建议所有人撤离,自愿的就安排他们撤走,想留下的随便。

  毕竟还是害怕的人多,也有一些明事理的最先开始撤离南京。跟风随大流也是国人的特点,加上有意宣传,南京大批的人离开。

  当南京展开最后决战的时候,据不完全统计,能有十几万留下的人。对这些人,薛茹确实没管,而是该怎么布置怎么布置,作战计划中并没有什么避开平民区,也没有什么顾忌。

  这种安排让日军有一种错觉,那就是这些留下的人,是坚定的抵抗分子,他们和守军一样,是抗日的。进城的日军表现了他们凶狠的一面,从城门开始,到进攻停止线,几乎见人就杀,很多房子也被烧毁。

  剩下的人是什么心理,薛茹不知道,但此时聚集在城中心的百姓就不少。无论什么情况下,来气也好,愤恨也罢,薛茹不那么冷血,不能看着自己的同胞被杀。她如此急着离开,也和这些有关。

  如果日军全面轰炸,军队能杀

  请收藏:https://m.yes90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